【看世界 國內熱點】導讀:機動車輛保險是我國財產險領域的第一大業務,事關億萬車主的切身利益。2020年9月19日,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,涉及交強險改革、商業車險改革等多個方面。改革后,車險保障、定價等方面有哪些變化?怎樣更好發揮車險的風險管理與服務功能?如何進一步規范車險市場秩序?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。
交強險責任限額提升,商業車險保障更加全面
春節前,浙江臺州市路橋區居民彭博遇到了一件煩心事。一天早晨,他準備開車上班時,發現停在院子里的汽車前擋風玻璃出現了多條裂紋,維修費用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雖然他投保了車輛損失險的主險,但并未投保作為附加險種的玻璃單獨破碎險,按以往的經驗,這筆錢恐怕得自掏腰包了。
彭博立即向保險公司咨詢,卻得到了出乎他意料的答復。工作人員告訴他,他的車輛于2020年12月31日續保車損險,按照當年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后的規定,新的車損險主險增加了玻璃單獨破碎、機動車全車盜搶、發動機涉水等保險責任,因此他投保車損險主險即可享受相關理賠服務。
“保險公司承擔了玻璃更換費用1.15萬元,這可幫了我大忙。”彭博說,以后只需購買車損險主險,就能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,免去了專門選購附加險產品的麻煩和支出,這讓他十分滿意。
不僅如此,本次車險改革后,商業車險產品在擴展保險責任的同時,還取消了事故責任免賠率、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,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服務。
與彭博一樣,不少車主都對此次車險綜合改革豎起大拇指。記者了解到,此次改革后,保障只增不減、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,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大實惠。在促使商業車險保險責任更加全面的同時,本次改革增加了駕乘人員意外險產品,同時增加了代送檢、道路救援、代駕服務、安全檢測等車險增值服務,使得以往車險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情況有所改善。此外,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,在監管部門支持下,保險行業將示范產品商業第三者險責任限額從5萬元至500萬元提升到10萬元至1000萬元,更好保障第三方權益。
“提升商業第三者險責任限額,有利于更充分地滿足消費者風險保障需求,更好發揮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。”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說。
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,車險綜合改革后,第三者險平均責任限額從90萬元提升至125萬元,商業車險投保率從83.8%上升到89.2%。
除了商業車險,用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的交通事故強制責任險,也在本次改革中得到全面優化。為更好發揮交強險保障功能,監管部門將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.2萬元提高到20萬元,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,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.8萬元。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,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.1萬元提高到1.8萬元,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。
“交強險責任限額得到明顯提升,能夠為廣大車主提供更堅實的風險保障。”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說。
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提升,費率調整更好發揮“獎優罰劣”作用
“不僅保障多了,保費也下降了。”這是車險綜合改革后,不少車主的真實感受。
不久前,浙江杭州市民盧先生為自己的轎車續保時驚喜地發現,雖然增加了保障責任和保額,但保費反倒降低了不少。
“省下來的錢夠加好幾箱油,保費優惠看得見摸得著。”盧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去年他的車輛未發生交通事故,今年交強險保費維持30%優惠幅度不變,仍交665元。而在商業車險方面,今年一共交了3034.69元,比上一年少了約1600元。
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還告訴盧先生,根據改革后的規定,如果行駛記錄持續良好,明年商業車險保費有望進一步下降。
也有消費者反映,最近續保車險時發現保費增加了。業內人士分析,這可能是車輛上年度出險較多且已獲保險理賠,導致費率上浮,保費上升。
郭金龍說,本次改革有效提升了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,費率調整將更好發揮“獎優罰劣”作用,有利于促進車主進一步增強交通安全意識,改進駕駛習慣,降低事故發生率。“車險的風險防范和社會管理功能將得到更好發揮,這無論對車主還是行人來說都十分重要。”